四川盆地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对旱涝的影响

被引:68
作者
蒋兴文 [1 ]
李跃清 [2 ]
李春 [3 ]
杜军 [4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不详
[3]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4] 不详
[5]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6] 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水汽输送; 西太副高; 旱涝异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81—2000年夏季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夏季平均的水汽输送状况及四川盆地典型旱涝年的水汽输送差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四川盆地旱涝异常的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四川盆地的夏季水汽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孟加拉湾及南海地区。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时,其外侧东南风可以把南海水汽带到盆地西部,孟加拉湾及青藏高原水汽受到阻挡被迫停留在盆地西部,形成了盆地西部异常的水汽辐合,东部异常的水汽辐散,由此导致四川盆地西涝东旱。反之,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东时,其西南侧的南海水汽不能到达盆地西部,只能到达盆地东南部,而孟加拉湾及青藏高原水汽则可以进入盆地东部,在盆地东部形成异常的水汽辐合,在西部形成异常的水汽辐散,造成四川盆地西旱东涝。
引用
收藏
页码:476 / 48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青藏高原东侧陡峭地形对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 [J].
李川 ;
陈静 ;
何光碧 .
高原气象, 2006, (03) :442-450
[2]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J].
周长艳 ;
李跃清 ;
李薇 ;
陈隆勋 .
高原气象, 2005, (06) :880-888
[3]   重庆市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奇异谱分析 [J].
李永华 ;
刘德 ;
朱业玉 ;
高阳华 ;
毛文书 .
高原气象, 2005, (05) :798-804
[4]   长江流域水汽收支与高原水汽输送分量“转换”特征 [J].
苗秋菊 ;
徐祥德 ;
张胜军 .
气象学报, 2005, (01) :93-99
[5]   长江流域梅雨带水汽输送源-汇结构 [J].
徐祥德 ;
陈联寿 ;
王秀荣 ;
苗秋菊 ;
陶诗言 .
科学通报, 2003, (21) :2288-2294
[6]   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 [J].
朱艳峰 ;
宇如聪 .
大气科学, 2003, (06) :1045-1056
[7]   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 [J].
胡国权 ;
丁一汇 .
气象学报, 2003, (02) :146-163
[8]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水汽收支研究 [J].
丁一汇 ;
胡国权 .
气象学报, 2003, (02) :129-145
[9]   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小波分析 [J].
刘德 ;
李永华 ;
何卷雄 .
高原气象, 2003, (02) :173-178
[10]   青藏高原—季风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型”影响域特征与中国区域旱涝异常的关系 [J].
徐祥德 ;
陶诗言 ;
王继志 ;
陈联寿 ;
周丽 ;
王秀荣 .
气象学报, 2002, (03) :257-266+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