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被引:35
作者
王丰
李永辉
柳武革
金素娟
李金华
刘振荣
廖亦龙
黄德娟
朱满山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 空间诱变; SSR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经过卫星搭载的培矮64S种子及后代进行了有关性状研究和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培矮64S空间诱变后代SP1代发芽率、存苗率、株高、抽穗期、株叶型的性状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SP2代在株高、粒型和育性等性状上发生了变异;从SP3代中获得柱头比培矮64S明显增大的变异株系,这对于改良培矮64S的异交结实率和提高制种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10个SP3变异株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数目变化约占55.21%,扩增片段分子量变化约占44.79%,空间诱变引起的变异可能是以DNA缺失-重复为主。SSR座位的变异频率平均为23.33%,变异座位在水稻基因组中是随机分布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49 / 453+468 +4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太空诱变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研究 [J].
郭光荣 ;
程乐根 ;
郭峰 ;
郑森 .
核农学报, 2004, (04) :269-271
[2]   粳稻品种秋光空间诱变突变体的微卫星分析 [J].
杨存义 ;
陈芳远 ;
王应祥 ;
范小威 ;
袁清华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9) :1550-1555
[3]   首例航天诱变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J].
曹墨菊 ;
荣廷昭 ;
潘光堂 .
遗传学报, 2003, (09) :817-822
[4]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J].
郑家团 ;
谢华安 ;
王乌齐 ;
张建福 ;
张水金 ;
黄庭旭 ;
杨东 ;
马宏敏 .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03) :367-371
[5]   水稻空间诱变后代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J].
周峰 ;
易继财 ;
张群宇 ;
王慧 ;
梅曼彤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55-57
[6]   空间诱变创造克服籼粳杂种半不育性新种质和新恢源研究 [J].
陈芳远 ;
卢升安 ;
易小平 .
激光生物学报, 2000, (02) :119-124
[7]   水稻空间诱变性状变异及育种研究 [J].
李源祥 ;
蒋兴村 ;
李金国 ;
华育坚 .
江西农业学报, 2000, (02) :17-23
[8]   空间环境对区分籼粳类型一些性状的诱变作用研究 [J].
陈芳远 ;
卢升安 ;
易小平 .
激光生物学报, 2000, (01) :40-45
[9]   863-2空间诱变育种进展及前景 [J].
蒋兴村 .
空间科学学报, 1996, (S1) :77-82
[10]   高空环境对水稻遗传性的影响 [J].
陈芳远,蒋兴邨,卢升安,易小平,杨存义,李金国 .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