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动员”失效的制度逻辑——一个“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9
作者
李怀 [1 ,2 ,3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2]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3]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城中村; 地方政府; 村集体组织; 部门自治区; 组织化动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8 [民族史志];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304 ; 030404 ; 060207 ;
摘要
"城中村"改造的个案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延续了计划体制下的"组织化动员"方式。一方面,地方政府是一个结构完整、联系紧密的组织系统,上级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压迫"方式来动员"体制内"的下级政府或部门,但是,表面上按科层制规则运作的地方政府内部实质上存在明显的"自治区"现象,让政府有关制度的产生或执行过程变成了不同部门之间"讨价还价"的利益竞争过程,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行动效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同样用"体制内"的"组织化动员"方式来动员"体制外"的村集体组织,但村集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与地方政府之间已不存在计划体制下的权力依附或资源依赖关系,其不仅不屈从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反而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内部的"自治区"现象来扩大与地方政府博弈的机会空间,导致地方政府用"体制内"方式动员"体制外"资源的能力明显弱化。如此,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不支付经济成本的"组织化动员"走向失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4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农村土地权属:农民的认同与法律的规定 [J].
史清华 ;
卓建伟 .
管理世界, 2009, (01) :89-96
[2]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社会学研究, 2008, (06) :1-21+243
[3]   城市的政治逻辑:国外城市权力结构研究述评 [J].
何艳玲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5) :182-191+216
[4]   机会空间的营造——以B市被拆迁居民集团行政诉讼为例 [J].
施芸卿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80-110+244
[5]   都市村社共同体——有关农民城市化组织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 [J].
蓝宇蕴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2) :144-154+207
[6]   从陈村计划生育中的博弈看基层社会运作 [J].
陈心想 .
社会学研究, 2004, (03) :93-102
[7]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J].
李培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1) :168-179+209
[8]  
美国官僚政治[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詹姆斯·Q.威尔逊(JamesQ.Wilson)著, 1995
[9]  
会议纪要. 天河区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