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16
作者
林明水 [1 ,2 ]
谢红彬 [2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经济联系强度; 海峡西岸经济区; 空间格局; Mapinfo9.0;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经历了提出、发展和形成3个阶段,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意义,应用引力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进行计算,并用Mapinfo9.0专题地图显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部"双核"城市群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沿海放射长廊,中、西部"次增长点"构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多级体系,沿海发展轴对中、西次增长点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区域内部的经济联系度由沿海向内陆山区随着距离成本的增加呈现出衰减规律;区域内陆各城市之间的彼此经济联系强度较弱,其中山地地形条件和距离成本是海西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主要阻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37 / 8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 [J].
赵智杰 .
发展研究, 2009, (11) :12-14
[2]   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跨省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J].
伍长南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07) :127-132
[3]   从极化区的功能探讨长江三角洲的扩展范围 [J].
段学军 ;
虞孝感 ;
Josef Nipper .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211-220
[4]   海峡西岸与东岸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J].
李非 ;
刘严毅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2) :14-23
[6]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7]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J].
郑国 ;
赵群毅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4, (05) :51-54+96
[8]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 [J].
陈彦光 ;
刘继生 .
地理研究, 2002, (06) :742-752
[9]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J].
李国平 ;
王立明 ;
杨开忠 .
经济地理, 2001, (01) :33-37
[10]   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 [J].
王德忠 ;
庄仁兴 .
地理科学, 1996, (01)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