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何以成为“法则”——对经验法则适用困境的考察、追问及求解

被引:15
作者
王庆廷 [1 ,2 ]
机构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2]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研究室
关键词
经验法则; 事实认定; 适用模式; 反思平衡;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6.06.008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经验法则之于法官认定事实意义重大。然而自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首次正式明确经验法则的法律地位以来,十余年的司法实践并没有使它成为坚实的"法言法语"印入法官脑海,反而陷入诸多适用困境,适用数量严重偏低,适用质量十分欠佳,修辞意义大于论证作用,华而不实的现象较为突出。如此情状既有法官素质的羁绊等主观原因,也有经验法则的掣肘和司法环境的阻滞等客观原因。为使法官远离事实认定的"自动售货机",在微观层面,需要重构三类适用模式——指引模式、论证模式、中介模式,重塑"反思平衡"的思维方法;在中观层面,需要引入民主机制增强交流,完善程序控制加强规范,推进经验法则的案例化、类型化与体系化;在宏观层面,需要大力提升法官素养,使之兼备法律人"出世"和普通人"入世"的品格,还需构建宽容的社会环境,特别是理性、负责、温和的媒体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0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 [J].
陈志超 ;
酆芳 ;
姚依哲 ;
朱连亭 .
证据科学, 2011, 19 (02) :183-192
[2]   经验法则及其实务应用 [J].
毕玉谦 .
法学, 2008, (02) :31-39
[3]   浅论经验法则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及局限性之克服 [J].
刘春梅 .
现代法学, 2003, (03) :138-143
[4]   司法官遴选制度探微 [J].
陈卫东 ;
韩东兴 .
法学论坛, 2002, (03) :107-112
[5]  
法官的思维.[M].王纳新著;.法律出版社.2005,
[6]  
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M].(德)汉斯-约阿希姆·穆泽拉克(Hans-JoachimMusielak)[著];周翠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7]  
传播的观念.[M].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2004,
[8]  
民事证据制度研究.[M].张卫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法学方法论.[M].(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
[10]  
法理学问题.[M].[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