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外情节与人身危险性

被引:14
作者
王利荣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人身危险性; 刑事责任; 罪过; 主观恶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犯前、犯后情节简单归属于人身危险性不只是语义缺损,而且违背法治原则。因为处罚未然之罪缺乏正当根据。从理论上讲,累犯、惯犯可罚性的根据是行为人蔑视、敌视法益的意志状态能被罪过归属;积极救助、赔偿被害人或者威胁被害人或因部分减轻犯罪侵害程度、或客观说明其犯罪意志状态和改变而可以影响刑罚轻重;行为人自首、立功从宽处罚在于他与法律合作的态度是其再社会化的基本要求。简言之,为安全适用刑法,所谓“人身危险性”在特定情况下可影响刑罚适用的综合评判标准,但不宜直接成为情节的定性根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上) [J].
大冢仁 ;
张凌 .
政法论坛, 2004, (02) :40-50
[2]  
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日)大谷实著, 2003
[3]  
刑法的基本立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2
[4]  
德国刑法教科书[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Hans-HeinrichJescheck),(德)托马斯·魏根特(ThomasWeigend)著, 2001
[5]  
英国刑法[M]. 法律出版社 , (英)J.C.史密斯,(英)B.霍根著, 2000
[6]  
意大利刑法纲要[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忠林著, 1999
[7]  
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 法律出版社 ,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TullioPadovani)原著, 1998
[8]  
刑法哲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著, 1997
[9]  
刑法学研究新视野[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鲍遂献主编, 1995
[10]  
论犯罪与刑罚[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意)贝卡里亚(Beccaria,Cesare)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