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汶川地震发震机制

被引:18
作者
卢华复
贾东
王良书
王胜利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发震断层; 龙门山前锋断层; 逆冲兼右行走滑断层作用;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8.02.003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四川龙门山逆冲带的前锋灌县—安县断层,或此断层附近新产生相同产状的断层。发震断层走向NE倾向NW,逆冲兼右行平移。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是印藏陆-陆碰撞后,印度次大陆活塞状嵌入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东部向SEE方向近水平挤压,在龙门山冲断带前锋向东南逆冲到四川盆地,构造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结果。汶川地震演示了一个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隆起的构造模型,即其经由龙门山冲断带的地壳冲断作用和缩短作用而隆升。这与Burchfiel的模型不同,该模型认为龙门山上升是由于韧性下地壳流受到四川盆地高强度地壳阻挡而上涌所致。这两种模型可能各有其适用时间阶段,然而本文的模型是不可或缺的,因汶川地震已显示了它的真实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Contemporary velocity field of crustal movement of Chinese mainland fro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measurements[J]. NIU Zhijun1,2, WANG Min3,4, SUN Hanrong2,3, SUN Jianzhong2, YOU Xinzhao2, GAN Weijun2,4, XUE Guijiang5, HAO Jinxin6, XIN Shaohua7, WANG Yongqing5, WANG Yongxiang6 & LI Bai8 1. School of Hydropow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 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2. National Earthquake Infrastructure Service, China Earthquake Ad- ministration, Beijin
[2]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最新观测结果 [J].
牛之俊 ;
王敏 ;
孙汉荣 ;
孙建中 ;
游新兆 ;
甘卫军 ;
薛贵江 ;
郝晋新 ;
辛少华 ;
王永清 ;
王永祥 ;
李柏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08) :83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