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冬季地温场变化特征及与夏季降水场的关系

被引:14
作者
赵红岩
李栋梁
郭维栋
机构
[1] 兰州中心气象台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地温; 旋转主成分分析; 时空变化特征; 汛期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3.3 [地面温度变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我国 141个测站 1980— 1997年间 12月~ 2月 3.2m深度地温资料和中国 16 0个测站195 1— 1997年间 6~ 8月降水资料 ,采用主成分、旋转主成分分析 ,对冬季地温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与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未旋转的前 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反映中国冬季地温整体异常结构 ,即全区一致的高温或低温 ;东西相反的东高 (低 )西低 (高 )型 ;南北相反的南高 (低 )北低 (高 )型。旋转后的前 4个载荷向量场可较好地代表中国冬季地温的 4个主要异常敏感区 :北方区、淮河区、西北区和江南区。旋转主分量和代表站资料反映出 90年代以来西北区、华南区冬季地温呈下降趋势 ,北方区、淮河区、江南区呈明显上升趋势。当北方冬季地温偏高时 ,有利于 7月黄河以北大部分地方降水偏多 ;当淮河区冬季地温偏高时 ,有利于 7月江淮流域降水偏多 ,而使黄河以北、长江以南降水偏少 ;当西北区冬季地温偏高时 ,有利于 7月江淮流域降水偏少 ;当江南冬季地温偏高时 ,有利于 7月四川—云南南部降水偏多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利用地热异常定性预测年度降水之方法 [J].
陈文海 ;
柳艳香 ;
汤懋苍 .
高原气象, 2001, (04) :429-434
[2]   我国西部冬季扰动源涡与东部夏季雨带分布 [J].
柳艳香 ;
汤懋苍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1, (01) :109-112
[3]   长江、黄河大洪水前期地球系统演变的分析 [J].
汤懋苍 ;
高晓清 ;
柳艳香 ;
郭维栋 ;
王钟睿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4) :441-449
[4]   1996~1998年逐月地震地温场与降水场演变分析 [J].
柳艳香 ;
郭维栋 ;
汤懋苍 ;
马文婷 .
高原气象, 2000, (03) :304-312
[5]   1980~1994年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热涡与降水季度预报初探 [J].
汤懋苍 ;
柳中明 ;
高晓清 ;
冯松 .
气象学报, 1998, (05) :100-107
[6]   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热点”的证据 [J].
汤懋苍 ;
钟大赉 ;
李文华 ;
冯松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5) :463-468
[7]   引发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热涡分析 [J].
汤懋苍 ;
高晓清 .
地震学报, 1997, (03) :80-85
[8]  
1980~1993年我国“地热涡”的若干统计特征——Ⅱ.“地热涡”与地震的统计相关[J]. 汤懋苍,高晓清.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2)
[9]  
1980~1993年我国“地热涡”的若干统计特征——Ⅰ.“地热涡”的时空分布[J]. 汤懋苍,高晓清.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1)
[10]   一个改进的汛期降水预报的热力学模式 [J].
陈泽宇,汤懋苍 .
高原气象, 1995, (01) :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