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点源污染物在沟渠湿地中的累积和植物吸收净化

被引:65
作者
姜翠玲
范晓秋
章亦兵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
[2]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 南京
关键词
沟渠湿地; 挺水植物; 氮磷; 非点源污染物;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155
中图分类号
X501 [环境污染源];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对有机质和总氮在沟渠湿地底泥中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研究表明,40cm以下深度的芦苇(Phragmitescommunis)和茭草(Zizanialatifolia)湿地底泥对有机质和总氮有显著的持留和累积作用;但表层底泥中含量随季节变化大,最高与最低值相差近2倍以上.有机质和总氮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芦苇和茭草湿地底泥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6和0.9335.水体中总氮与NH4+N和NO3-N也显著相关,表明总氮的主要成分是有机氮,其矿化作用是无机氮的重要来源.每年秋季芦苇收割以后,可带走氮818kg·hm-2和磷103.6kg·hm-2,茭草可带走氮131kg·hm-2和磷28.9kg·hm-2.茭白对氮的吸收能力高,试验表明,利用茭白取代野生植物,既能取得很好的净化效果,又可被农民主动回收,解决植物的二次污染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351 / 13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沟渠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研究 [J].
姜翠玲 ;
崔广柏 ;
范晓秋 ;
章亦兵 .
环境科学, 2004, (02) :125-128
[2]   霍林河流域湿地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效应 [J].
白军红 ;
邓伟 ;
朱颜明 ;
栾兆擎 ;
张玉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9) :1494-1498
[3]   煤渣-草炭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 [J].
崔理华 ;
朱夕珍 ;
骆世明 ;
刘迎湖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4) :597-600
[4]   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去除效应 [J].
姜翠玲 ;
崔广柏 .
农业环境保护, 2002, (05) :471-473+476
[5]   茭白地上部N、P、K含量及变化趋势 [J].
邱届娟 ;
江解增 ;
曹碚生 ;
李伶利 ;
许秀成 ;
韩秀芹 .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 (02) :122-125
[6]   用生态工程技术控制农村非点源水污染 [J].
尹澄清 ;
毛战坡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2) :229-232
[7]   辽东湾芦苇湿地对陆源营养物质净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J].
曲向荣 ;
贾宏宇 ;
张海荣 ;
李秀珍 ;
李培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2) :270-272
[8]   磷氮在水田湿地中的迁移转化及径流流失过程 [J].
晏维金 ;
尹澄清 ;
孙濮 ;
韩小勇 ;
夏首先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57-61
[9]   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氮去除及氮转化细菌的研究 [J].
张甲耀 ;
夏盛林 ;
邱克明 ;
熊凯 .
环境科学学报, 1999, (03) :3-5
[10]   东太湖水生植被的生态功能及调节机制 [J].
杨清心 .
湖泊科学, 1998, (01)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