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的前进变质作用

被引:2
作者
谢窦克
徐妙珍
周贡生
施华生
机构
[1]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变质带; 花岗岩; 矽线石; 酸性岩; 硅线石; 岛状硅酸盐矿物; 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 黑云母; 福建沿海; 中生代; 中生界; 地质年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是我国东南部濒西太平洋的欧亚大陆前缘中生代近北东向线性构造变质带的一部分。它从福建沿海一直延伸到广东境内,通称为“长乐—南澳变质带”,长约500公里,宽约30—60公里。该变质带与广泛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共生。其成因、形成条件、形成时代和原岩时代及其地质构造环境,早已引起地质界极大的兴趣,同时在这些问题上也产生一些分歧意见。为此,福建省地质局各地质队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福建省区测队和长春地质学院等单位的研究成果,值得注意。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福建沿海中生代区域变质带中红柱石、硅线石的形成及其地质意义 [J].
林文生 ;
宋彩珍 .
岩矿测试, 1982, (04) :11-13
[2]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的基本特征 [J].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Team of Fujian Province .
福建地质, 1982, (02) :29-52
[3]  
Progressive metamorphism of the Unazuki pelitic schists in the Hida terrane, central Japan[J] . Y. Hiroi.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3 (4)
[4]  
Sillimanite-potash feldspar assemblages in graphitic pelites, Strontian area, Scotland[J] . I. M. Tyler,J. R. Ashworth.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2 (1)
[5]  
Paragenesis of titanium-bearing accessories in pelitic schists of the Sanbagawa metamorphic belt, Central Shikoku, Japan[J] . Tetsumaru Itaya,Shohei Banno.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