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高超
朱继业
朱建国
宝川靖和
周娟娟
王登峰
王腊春
窦贻俭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
[4]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
关键词
农业污染; 降水; 径流; 养分流失; 宜兴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通过流量和水质的同步监测,在径流小区和流域尺度上研究了极端降水事件对氮、磷农田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的6 ̄8月期间,坡地农田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养分占全年总量的50%以上。水稻田的养分流失占全年的60%左右。而在极端降水量较大的年份,养分流失量也显著高于多年平均值。一年中3次最大降雨事件中输出的氮占全年总量的35.7% ̄52.4%,输出的磷占全年总量的46.8% ̄66.4%。强降雨过程中小流域出口处的氮、磷浓度随水文过程线的上升而增加,在退水过程虽逐渐下降,但长时间平稳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伴随着大流量出现的养分浓度升高导致大量的氮、磷在极短的时间内流失,4次极端降水事件中氮、磷从小流域的输出分别为全年总量的29.2%和44.5%。根据气象预报优化农事活动管理措施,尽量减少在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期进行翻耕、施肥等农事活动,是减少农田生态系统养分输出和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太湖流域浙西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源污染产出
    李恒鹏
    刘晓玫
    黄文钰
    [J]. 地理学报, 2004, (03) : 401 - 408
  • [2]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与原则
    高超
    朱继业
    窦贻俭
    张桃林
    [J]. 生态学报, 2004, (01) : 109 - 116
  • [3] 滇池流域农业区的暴雨径流特征研究
    张荣社
    周琪
    史云鹏
    李旭东
    [J].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02) : 13 - 16
  • [4] 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氮元素输移过程
    梁涛
    张秀梅
    章申
    于兴修
    王浩
    [J]. 地理学报, 2002, (04) : 389 - 396
  • [5] 我国暴雨极端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
    刘小宁
    [J]. 灾害学, 1999, (01) : 54 - 59
  • [6] 苏南太湖水系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马立珊
    汪祖强
    张水铭
    马杏法
    张桂英
    [J].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01) : 40 - 48
  • [7]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 [8] China.
    Wei, G
    [J].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004, 63 (02) : 495 - 496
  • [9] A multi-pond system as a protective zo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kes in China[J] . Chengqing Yin,Ming Zhao,Weigen Jin,Zhiwen Lan.Hydrobiologia .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