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多段同震破裂与发震构造

被引:31
作者
李文巧 [1 ]
陈杰 [1 ]
袁兆德 [1 ]
黄明达 [1 ]
李涛 [1 ]
余松 [1 ,2 ]
杨晓东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地震局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
关键词
塔什库尔干地震; 正断层; 地表破裂带; 破裂分段; 发震构造; 帕米尔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通过野外地质地貌填图与差分GPS测量,初步获得了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展布、破裂类型、位移及分布等基本参数,据此估算了可能的地震震级,讨论了其宏观震中及发震构造模型。塔什库尔干地震使得慕士塔格正断层南段的部分和整个塔合曼正断层发生破裂,形成了长约27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总体走向NNE,由北部的N25°W向南转至N25°E。地表由正向或反向正断层陡坎组成,在剖面上表现为地堑、地垒和阶梯状等构造组合;在平面上表现为单条雁列型、平行型、收敛(或汇聚)型、"井"字型等。地表破裂带以纯倾滑为主,基本无走滑量,表现为正断层性质。地表破裂带一般宽30~60m,最大可达825m;单条陡坎垂直位移(4.2±0.2)m,最大同震垂直位移6.8m。地表破裂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由北向南由3条独立的次级破裂段组成。估算其地质矩震级为7.0~7.3级。该断层以东的小盆地内发现了同震感应地表破裂。
引用
收藏
页码:260 / 27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喀喇昆仑断层与塔什库尔干地震形变带 [J].
郑剑东 .
地震地质, 1993, (02) :107-116+195
[2]  
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构造研究.[M].时振梁等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  
新疆古地震.[M].冯先岳著;.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
[4]  
Geomorphology of anomalously high glaciated mountains at the northwestern end of Tibet: Muztag Ata and Kongur Shan.[J].Yeong Bae Seong;Lewis A. Owen;Chaolu Yi;Robert C. Finkel;Lindsay Schoenbohm.Geomorphology.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