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遗产空间结构分析及遗产廊道网络构建

被引:34
作者
王思思 [1 ,2 ]
李婷 [1 ,2 ]
董音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3]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关键词
遗产廊道; 线性文化遗产; 空间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0.06.037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遗产廊道是融休闲游憩、文化与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地区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法,构建遗产廊道网络对于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实现宜居城市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判别北京市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线性文化遗产,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遗产的空间结构和遗产廊道适宜性,并提出遗产廊道网络的概念规划和保护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空间分析的遗产廊道网络可以高效地保护遗产资源,并提高遗产的空间可达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构建 [J].
俞孔坚 ;
奚雪松 ;
李迪华 ;
李海龙 ;
刘柯 .
人文地理, 2009, 24 (03) :11-16+116
[2]   京杭大运河的完全价值观 [J].
俞孔坚 ;
李迪华 ;
李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2) :1-9
[3]   桂林遗产保护规划新方法初探——构建漓江遗产廊道 [J].
乔大山 ;
冯兵 ;
翟慧敏 .
旅游学刊, 2007, (11) :28-31
[4]   基于遗产分布的运河遗产廊道宽度研究——以天津段运河为例 [J].
李春波 ;
朱强 .
城市问题, 2007, (09) :12-15
[5]   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以黑石河峡谷为例 [J].
王肖宇 ;
陈伯超 .
世界建筑, 2007, (07) :124-126
[6]   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上篇) [J].
俞孔坚 ;
朱强 ;
李迪华 .
建设科技, 2007, (11) :28-31
[7]  
南京城市西部遗产廊道规划[J]. 信丽平,姚亦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7(02)
[8]  
南京城市西部遗产廊道规划[J]. 信丽平,姚亦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7 (02)
[9]   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研究初探 [J].
王肖宇 ;
陈伯超 ;
毛兵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 (02) :26-30
[10]   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石花洞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探讨 [J].
俞孔坚 ;
黄刚 ;
李迪华 ;
刘海龙 .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3) :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