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小兴安岭毛赤杨沼泽CH4、N2O排放规律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13
作者:
刘霞
[1
]
牟长城
[1
]
李婉姝
[1
]
冯登军
[1
]
于波
[2
]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2] 黑龙江省出入境检查检疫局漠河办事处
来源:
关键词:
毛赤杨沼泽;
采伐;
CH4;
N2O;
季节变化规律;
D O I:
10.13671/j.hjkxxb.2009.12.001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选择小兴安岭山区毛赤杨(Alnus sibirica)沼泽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两个生长季内(2007年和2008年)沼泽湿地在自然状态下CH4、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在不同采伐干扰(皆伐、45%择伐)方式下,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07年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03mg.m-.2h-1和58.56μg.m-.2h-1,2008年分别为20.57mg.m-2.h-1和17.41μg.m-.2h-1;CH4排放高峰期均发生在夏、秋两季,N2O排放规律不明显.皆伐沼泽和45%择伐沼泽CH4平均排放量分别为597.06、237.05μg.m-2.h-1,N2O平均排放量分别为35.84、114.51μg.m-.2h-1;与天然沼泽相比,CH4排放量明显下降,N2O排放通量明显升高.水位是CH4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但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不再成为限制因子,土壤温度与CH4排放相关性显著,相对较低水位与相对较高土壤温度有利于N2O排放;积水水位是影响沼泽不同年份CH4和N2O通量排放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采伐引起的土壤温度和水位的变化是干扰地与对照地CH4和N2O排放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642 / 265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