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引进与人工育苗

被引:6
作者
刘恬敬
索如瑛
刘绪炎
胡敦清
曹淑莉
刘光涌
机构
关键词
人工育苗; 巨藻; 幼苗; 配子体; 原叶体; Macrocystis pyrifera;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78年8月28日,从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圣托马斯(Santo Tomas)藻场,采到成熟的巨藻孢子叶数十片,另有幼藻48棵。将孢子叶和幼藻运到恩塞纳达(Ensenada),并在当天晚上采孢子,获得一批胚孢子和配子体。将其中30棵幼藻和配子体,分两批用低温水运的方法,从恩塞纳达启运,分别经9天与8天运到青岛,幼藻和配子体全部成活。运抵青岛后,将幼藻移植在浮筏上和海底浮绳上培养至1979年的7月,体长达11米以上。配子体置于室内培养,培养液用消毒、过滤后的海水,并添加营养盐:N 4 ppm,P 0.4 ppm,Fe 0.04 ppm以及一些海泥浸出液。培养水温为7—13℃。培养用海水每隔3天更换一次。光照强度为500—2000米烛,以8L/16D 为一光照周期。配子体于室内培养13天,配子体性细胞成熟,71天后,幼孢子体个体长度一般为0.1—0.5厘米,大者1.0厘米。将这些幼孢子体移到海上用浮筏培育。在浮筏上培育60天后,藻体长度已达10厘米左右。在直径0.5厘米、长度12米的红棕绳上,共培育出巨藻幼苗10万余棵。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9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