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缘物种DNA导入水稻保持系的种质创新及SSR分析

被引:13
作者
赵炳然
夏红爱
阳和华
唐家斌
周成
朱立煌
袁隆平
机构
[1]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微卫星(SSR)标记; 外源DNA导入;
D O I
10.16267/j.cnki.1005-3956.2004.04.019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将小粒野生稻 (Oryza minuta)、高粱的DNA分别导入水稻保持系V20B和IR58025B ,在第1代(D1)获得变异 ,从前者变异株的后代中选育出了新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株系野威A和野威B ,而高粱DNA导入IR58025B获得的变异系从D2开始在形态上已不出现分离。SSR分析表明 ,变异系野威B、香粱 5均与受体存在遗传多态性 ,并含有供体特异的分子标记带型。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明 ,通过导入外源DNA获得的变异株确实存在无分离的现象。说明导入远缘物种DNA是创造水稻新种质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稗草DNA导入水稻产生的变异体的耐铁毒特性和RAPD分析 [J].
周建林 ;
李阳生 ;
李达模 .
作物学报, 2001, (04) :529-532
[2]   用微卫星标记验证水稻4N×2N早世代群体的稳定性 [J].
邢少辰 ;
周开达 ;
朱立煌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0, (04) :365-367
[3]   水稻孕穗期茎注射野生稻DNA变异株系的RAPD分析 [J].
赵炳然 ;
贾建航 ;
阳和华 ;
李传友 ;
詹庆才 ;
王斌 ;
周坤炉 ;
袁隆平 .
作物学报, 2000, (04) :424-430
[4]   棉花DNA导入苎麻引起变异的研究 [J].
张福泉 ;
蒋建雄 ;
李宗道 ;
郑思乡 ;
周光宇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1) :107-109+115
[5]   导入外源总DNA获得大豆早熟新品系 [J].
雷勃钧 ;
卢翠华 ;
钱华 ;
李希臣 ;
周思君 ;
吕云波 ;
赵铠 ;
刘广阳 ;
杨兴勇 ;
谢纬武 ;
王斌 .
作物学报, 1996, (02) :173-177
[6]   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研究 第1报 外源DNA导致水稻性状变异 [J].
陈启锋 ;
朱秀英 ;
陈璋 ;
林学健 ;
卢勤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7, (03) :175-182
[7]   外源DNA导入水稻引起性状变异 [J].
段晓岚 ;
陈善葆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3) :6-10+97
[8]   Repetitive sequences:: cause for variation in genome size and chromosome morphology in the genus Oryza [J].
Uozu, S ;
Ikehashi, H ;
Ohmido, N ;
Ohtsubo, H ;
Ohtsubo, E ;
Fukui, K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97, 35 (06) :791-799
[9]   Microsatellite marker development, mapping and applications in rice genetics and breeding [J].
Susan R. McCouch ;
Xiuli Chen ;
Olivier Panaud ;
Svetlana Temnykh ;
Yunbi Xu ;
Yong Gu Cho ;
Ning Huang ;
Takashige Ishii ;
Matthew Blair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97, 35 :89-99
[10]   Development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 (SSLP) in rice (Oryza sativa L) [J].
Panaud, O ;
Chen, X ;
McCouch, SR .
MOLECULAR AND GENERAL GENETICS, 1996, 252 (05) :597-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