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农业组织形式变迁研究

被引:6
作者
张晓宁
惠宁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业组织形式;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O I
10.16528/j.cnki.22-1054/f.2010.03.014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和调整,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灵活性、试错性和实用主义的特点。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激励作用,无论是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首要目的是激发农民(农户)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农村生产力。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也逐渐暴露出这些农业组织形式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和消极效应。因此,在现阶段,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再次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乡村治理一百年 [J].
贺雪峰 .
天涯, 2007, (03) :43-47
[2]   现代产权制度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J].
王周宾 .
河南社会科学, 2004, (03) :124-125
[3]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创新 [J].
蒋永穆 ;
安雅娜 .
经济学家, 2003, (03) :54-59
[4]   人民公社供给制探析 [J].
罗平汉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 (03) :38-46
[6]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 格致出版社 , 林毅夫, 2008
[7]  
中国农村改革与变迁[M]. 格致出版社 , 蔡昉, 2008
[8]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 人民出版社 , 薄一波著, 1997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问题[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袁恩桢主编, 1989
[10]  
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册] .2 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