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民劳动的国家性建构及其成效——国家整合视角下农民劳动的变化

被引:15
作者
徐勇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民劳动; 个体劳动; 集体劳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探讨中国农民劳动的国家性建构问题。认为,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民劳动经历了一个由个体劳动到集体劳动,再到个体劳动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在劳动关系的建构与调整。国家通过集体劳动将劳动力这一基础性资源整合到国家体系中来。但是,由于劳动与收益的不对称,出现了"出工不出力"的"弱者反抗",从而导致国家重新调整与农民的关系。农村改革因此被称之为农民的"第二次解放",主要是农民获得自由支配其人身的权利。这反映了现代民主国家建构的基本走向。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弱者的武器.[M].(美) 斯科特 (Scott;J.C.) ; 著.译林出版社.2007,
  • [2]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M].高王凌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 [3] 杜润生自述.[M].杜润生著;.人民出版社.2005,
  • [4] 流动中的乡村治理.[M].徐勇;徐增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5] 包产到户沉浮录.[M].徐勇著;.珠海出版社.1998,
  • [6] 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当代中国农业合作化》编辑室[编辑];黄道霞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