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化过程中岩石孔隙体积的变化

被引:17
作者
陈彦华
刘莺
孙妥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
关键词
砂糖状白云岩; 溶孔; 白云化作用; 孔隙体积; 岩石孔隙; 白云岩化; 白云石; 镁肥; 泥晶灰岩; 石灰岩; 碳酸盐岩; 化学岩; 体积变化; 晶间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白云化作用的三种方式对白云化过程中岩石孔隙体积的变化,不同学者以各自研究对象的具体资料出发,得出了不同的认识和结论。归纳起来,有下列三种:1.白云化作用增加岩石孔隙体积,因而改善岩石的储集性。R.W.鲍尔斯(1962)对沙特阿拉伯上侏罗统D段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指出:在任何结构类型的岩石中,白云石含量在10—80%时,孔渗降低;而含量达80一90%时,孔渗增加;超过90%又下降。默里(1960)对萨斯喀切温密西西比系白云岩的研究指出:当白云石含量大于50%时,孔隙显著增加;达到80—90%时,最大孔隙度可达25—30%。银玉光(1980)对我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蒸发潮坪碳酸岩的油气储集性 [J].
唐泽尧 ;
吴恩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0, (01) :37-46+83
[2]  
[美]布拉特(H·Blatt)等 著,《沉积岩成验》翻译组 译.沉积岩成因[M]. 科学出版社, 1978
[3]   四川盆地二迭系中的白云岩化 [J].
张荫本 .
石油学报, 1982, (01) :29-33+101
[4]   白云化作用的环境标志初步探索 [J].
陈彦华 ;
孙妥 ;
刘莺 .
石油实验地质, 1983, (04) :276-284+329
[5]  
[英]罗宾·巴瑟斯特,著.碳酸盐沉积物及其成岩作用[M]. 科学出版社,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