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药调节机制

被引:23
作者
鞠宝兆
机构
[1] 辽宁中医学院 辽宁沈阳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中医药; 五脏调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7 [运动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6 ;
摘要
运用中医药原理,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发展、辨证分型、五脏调节和方药筛选规律进行探讨。认为运动性疲劳有健康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的发生过程,并发展成慢性疲劳综合症;根据整体功能态的改变可分为肝气郁结型、肝脾不调型、气阴不足型和湿热内生型;调节机制以肝为核心,有赖于五脏功能协调;根据辨证立法和以法选药的原则,筛选了缓解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常用方药。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关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考 [J].
乔玉成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04) :490-492
[2]   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肝脏的关系 [J].
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李峰,朱迎春,庞鹤,梁嵘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01) :17-18
[3]   中医古本草增力类营养保健品的立法特色及其应用 [J].
斗力 ;
翁维健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0, (01) :1-7+61
[4]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J].
张世明 ;
虞亚明 ;
马健 ;
蒋麟 ;
梁翼 .
体育科学, 1998, (06) :59-63
[5]   中医疲劳术语整理研究 [J].
周宝宽 ;
李德新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 (03)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