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上震旦统热水成因硅质岩的地球化学标志

被引:29
作者
彭军
伊海生
夏文杰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南充成都理工学院
[2] 成都理工学院
关键词
硅质岩; 热水; 地球化学; 上震旦统; 扬子板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晚震旦世时,在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地带发育一套层状硅质岩建造,岩石化学成分纯净,SiO2含量在90%以上,其它化学成分含量均很低。但Fe和Mn相对富集,而Al,Ti,Mg相对贫乏。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大,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相对地壳克拉克值偏低,仅U,As,Sb,Ag,Ba等富集。岩石的δ30Si为0.0‰~0.7‰,δ18O为20.2‰~23.6‰,δ30Si和δ18O值及岩石的形成温度清楚地表明组成岩石的二氧化硅矿物来源于热水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扬子地台东南大陆边缘上震旦统硅质岩的超微组构及其成因 [J].
伊海生 ;
曾允孚 ;
夏文杰 .
地质学报, 1994, (02) :132-141+197
[2]   湘黔地区震旦纪菌藻硅质岩特征及形成机理探讨 [J].
夏文杰 ;
彭军 ;
伊海生 .
矿物岩石, 1993, (03) :21-28
[3]   丹池盆地热水成因硅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J].
周永章 .
沉积学报, 1990, (03) :75-83
[4]   湘黔桂地区上震旦统沉积相及硅质岩成因研究 [J].
伊海生 ;
曾允孚 ;
夏文杰 .
矿物岩石, 1989, 9 (04) :54-58
[5]   江苏睢宁县晚前寒武纪藻类化石群的研究 [J].
刘雪娴 ;
刘志礼 ;
张仑 ;
徐学思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84, (02) :171-182+215
[6]  
元素地球化学导论[M]. 地质出版社 , 刘英俊,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