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气候特征及成因

被引:35
作者
庞学勇 [1 ,2 ]
包维楷 [1 ]
吴宁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干旱河谷;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干旱河谷是我国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环境异质性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以其较好的光热等条件成为整个川西地区人口和城镇分布集中的核心地带,但是由于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和随之而来的人地矛盾,加之干旱河谷脆弱的生态系统,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为例,探讨了干旱河谷气候成因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指出人类活动是叠加于自然因素作用之上的,不是起主导作用,大气环流、局地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造就了当今干旱河谷气候形成,是干旱河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气候特征具有:(1)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下降迅速,≥10℃的积温大,持续时间较长,地温稳定,在冬、夏季均能对地温起调节作用,但在部分地段有极值出现,对作物和林木生长造成不利影响;(2)降水较充沛,干湿季明显,但由于蒸发量大,表现为全年水分亏损,从作物和林木生长而言,雨季的水分亏损更为严重;(3)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等典型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J].
孙辉 ;
唐亚 ;
黄雪菊 ;
黄成敏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5, (03) :54-61
[2]   岷江上游干温河谷成因及生态恢复初探 [J].
吴勇 ;
苏智先 ;
方精云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276-281
[3]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葡萄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分析 [J].
向双 ;
丁建林 .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 (03) :14-16
[4]   岷江上游近50a土地覆被的变化趋势 [J].
樊宏 .
山地学报, 2002, (01) :64-69
[5]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 [J].
包维楷 ;
王春明 .
山地学报, 2000, (01) :57-62
[6]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 [J].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5, (03) :277-282
[7]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一)——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01) :1-9
[8]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几个问题 [J].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1985, (01) :60-69
[9]   川西高原老第三纪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陈明洪 ;
孔昭宸 ;
陈晔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3, (02) :195-196
[10]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M]. 科学出版社 , 张荣祖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