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理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财政问题的认识意义

被引:4
作者
王福重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公共物品理论; 帕累托最优; 私人物品; 边际替代率; 公共物品供给; 显示偏好; 财政; 财政金融;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00.09.004
中图分类号
F0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政府调节的必要性和财政的必要性是相互重合的两个问题。尽管在主流的古典经济学家对市场机制的一片赞美声中 ,也有一小部分人如西斯蒙第等曾对市场的某些缺陷和经济危机的发生表现出某种忧虑 ,在古典经济学后 ,对市场的怀疑也不断增多 ,但是 ,对市场缺陷或市场失灵的深刻认识却是在本世纪 3 0年代帕累托福利经济学出现后才有可能。福利经济学的三条结论是 :第一 ,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但是条件是苛刻的。对此 ,帕累托、冯·诺依曼、德布鲁都做过数学上的严格证明。第二 ,市场可能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现实经济经常受到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全等的困扰。第三 ,市场即使是有效的 ,它也可能是在不合意的情况下达到的 ,如经济高效率伴随着分配的严重不均匀、通货膨胀等 ,这些问题市场都不可能解决。所以需要政府 ,进而需要财政 ,因为财政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中心。财政对解决垄断、外部性、通货膨胀都有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A treatise on human nature. Hum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田国强.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5
[3]  
Economics of Welfare. Pigou,A.C. Macmillan . 1932
[4]  
卖橘者言. 张五常.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88
[5]  
Musgrave,R.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