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州看新“苏南模式”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13
作者
陈香 [1 ]
顾朝林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新“苏南模式”; 动力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依托乡镇工业发展的"苏南模式"已发生了重要的转型,并形成了新"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外资、民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新型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以及城镇化快速发展。论文以常州为例,说明新"苏南模式"的特点,并从发展动力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新"苏南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2]   生产要素市场化与江苏城市化动力机制演变 [J].
吴莉娅 .
地理科学, 2006, (05) :5529-5535
[3]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和地方政府的转型 [J].
洪银兴 .
经济研究参考, 2005, (72) :23-27
[4]   “苏南模式”城市化及其演进 [J].
季小立 ;
宗蕴璋 .
理论与现代化, 2004, (06) :10-15
[5]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兼与温州模式比较 [J].
洪银兴 ;
陈宝敏 .
改革, 2001, (04) :53-58
[6]   “苏南模式”形成机制探析 [J].
刘家强 .
理论与改革, 1997, (09)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