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法系原因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

被引:4
作者
徐涤宇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关键词
法国法系; 原因理论; 形成; 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56.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法国法系中关于合同效力的传统的原因理论在17、18世纪由法学家多马、波蒂埃等人创立,并体现在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中,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以客观的、外在的互惠义务作为债的成立条件。该理论摆脱了中世纪以来关于合同之债的伦理色彩,体现了19世纪个人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追求。但是,该理论也存在许多缺陷,遭到了反原因论者的批评。批评者指出,传统的原因理论在历史上是虚假的,具有不确切性,毫无实用价值。对此,以法学家Henri Capitant和佛鲁尔为代表的新原因主义对传统理论进行了修正,分别提出了"一元论"和"二元论",并反驳了反原因论者的批评。法国法系原因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表明,合同效力的解释理论需要克服一个两难困境,就是保障个人自由和维护公共秩序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在我国当前也是存在的,因此对上述历程的考察对于我国合同法理论构建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60 / 47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合同概念的历史变迁及其解释 [J].
徐涤宇 .
法学研究, 2004, (02) :57-70
[3]  
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张文显著, 1993
[4]  
德意志法上的法律行为[M].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 沈达明,梁仁洁编著, 1992
[5]  
论法的精神[M]. 商务印书馆 , (法)孟德斯鸠著, 1959
[6]  
欧洲法学史导论[葡]叶士朋,吕平义,苏健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