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治理的“东盟方式”

被引:11
作者
袁正清 [1 ]
肖莹莹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地区组织; 非国家行为体; “东盟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TP393.08 [];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839 ; 1402 ;
摘要
网络安全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区组织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东盟在网络安全治理方面积极探索治理之道,初步形成了"东盟方式"。它将网络安全更多地视为网络犯罪问题,并将网络恐怖主义归为网络犯罪;充分尊重成员国的互联网主权,偏好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主要采用声明、宣言、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等较为松散灵活的制度形式;采取"最小限度的组织性",没有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常设机构,只是松散的合作框架;非国家行为体在东盟网络安全治理的过程中虽然有自己的声音,但影响有限;与域外大国进行网络安全对话,开展网络安全合作,但仍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101+157 +157-158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东南亚地区主义与决策参与的局限 [J].
蒋佳丽 ;
肖玙 .
国外理论动态, 2015, (02) :86-94
[2]   新加坡网络内容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J].
李静 ;
王晓燕 .
东南亚研究, 2014, (05) :27-34
[3]   多元合作主义与网络安全治理 [J].
董青岭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11) :52-72+156
[4]   泰国的互联网发展及其政治影响 [J].
刘杨钺 .
东南亚纵横, 2014, (01) :39-44
[5]   公民社会与东盟地区治理转型:参与与回应 [J].
宋效峰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2, (04) :31-44
[6]   论东盟决策过程中的第三轨道外交 [J].
周玉渊 .
东南亚研究, 2010, (05) :15-21
[7]   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 [J].
陈寒溪 .
当代亚太, 2005, (04) :37-42
[8]  
新安全论[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英)巴瑞·布赞(BarryBuzan)等著, 2003
[9]  
Common Agenda for Russia and Asean in Cyberspace: Countering Global Threats, Strengthening Cybersecurity, and Fostering Cooperation[J] . Security Index: A Russian Journal on Internationa . 2014 (2)
[10]  
From the ASEAN People's Assembly to the ASEAN Civil Society Conference: the boundaries of civil society advocacy[J] . Kelly Gerard.Contemporary Politics . 20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