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智人古老型——智人大荔亚种的年代

被引:4
作者
魏明建
李虎侯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北京,国土资源部环境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石家庄
关键词
大荔人; 气候地层; 热释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81.6 [新人(智人)];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0709 ; 070903 ;
摘要
文中综合研究了有关大荔人头骨化石的产出地层、伴随出现的古生物化石、古气候演变的条件等 ,结合用热释光技术测定地层年代这一基本思路 ,将大荔人的生存年代确定为不老于 30万年。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大荔人化石层位上限年龄的地质学证据 [J].
尹功明 ;
赵华 ;
卢演俦 ;
刘武 ;
陈杰 ;
孙瑛杰 .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93-93
[2]   铀子系法测定骨化石年龄的可靠性研究及华北地区主要旧石器地点的铀子系年代序列 [J].
陈铁梅 ;
原思训 ;
高世君 .
人类学学报, 1984, (03) :259-269
[3]   和县人的上限年龄 [J].
李虎侯 ;
梅屹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3, (11) :703-703
[4]   华北四个古人类遗址的哺乳动物群及其与深海沉积物的对比 [J].
徐钦琦 ;
尤玉柱 .
人类学学报, 1982, (02) :180-190
[5]   热释光断代——细粒技术记要 [J].
李虎侯 .
考古, 1981, (06) :539-550
[6]   陕西大荔县发现的早期智人古老类型的一个完好头骨 [J].
吴新智 .
中国科学, 1981, (02) :200-206+257
[7]   大荔人遗址的初步观察 [J].
吴新智 ;
尤玉柱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9, (04) :294-303+351
[8]   陕西大荔人化石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J].
王永焱 ;
薛祥煦 ;
岳乐平 ;
赵聚发 ;
刘顺堂 .
科学通报, 1979, (07) :3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