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三维DDA与有限元的耦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14
作者
:
姜清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姜清辉
[
1
]
周创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周创兵
[
1
]
罗先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三峡大学湖北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罗先启
[
2
]
郑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三峡大学湖北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宏
[
2
]
机构
:
[1]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三峡大学湖北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来源
:
岩土工程学报
|
2006年
/ 08期
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
三维不连续变形分析;
有限元法;
耦合;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U470 [地基和基础的理论和计算];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发展了三维不连续变形分析(DDA)与有限元(FEM)耦合计算的力学模型。通过对三维块体进行有限单元网格剖分,采用有限元法来求解块体内部的位移场及应力分布,块体边界之间的接触则采用DDA方法来模拟,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三维DDA-FEM耦合方法的总体平衡方程,并详细推导了接触矩阵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将其应用到混凝土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的变形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了该耦合方法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98 / 100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三维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正分析模型
[J].
姜清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水力发电工程系
姜清辉
;
杨文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水力发电工程系
杨文柱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丰定祥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12)
:1765
-1769
[2]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和数值方法.[M].王勖成;邵敏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
A model of point-to-face contact for 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J].
Jiang, Q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Univ Hong Kong, Dept Civil Engn, Hong Kong, 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Jiang, QH
;
Yeung, M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Univ Hong Kong, Dept Civil Engn, Hong Kong, 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Yeung, MR
.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2004,
37
(02)
:95
-116
←
1
→
共 3 条
[1]
三维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正分析模型
[J].
姜清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水力发电工程系
姜清辉
;
杨文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水力发电工程系
杨文柱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丰定祥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12)
:1765
-1769
[2]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和数值方法.[M].王勖成;邵敏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
A model of point-to-face contact for 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J].
Jiang, Q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Univ Hong Kong, Dept Civil Engn, Hong Kong, 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Jiang, QH
;
Yeung, M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Univ Hong Kong, Dept Civil Engn, Hong Kong, 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Yeung, MR
.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2004,
37
(02)
:95
-11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