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16
作者
安文芝 [1 ]
祝玲敏 [1 ]
谢建军 [2 ]
朱希玉 [2 ]
占发源 [2 ]
刘永刚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 不详
[3] 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
[4] 不详
关键词
栽培甘草; 根系; 分布规律;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7.7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讨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系的分布规律,确定适宜的采挖深度,在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进行了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试验研究。试验得出:0~4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86.96%和88.77%;0~5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92.81%和93.97%。等级甘草主要分布在0~30 cm深的土层中。收获的地上部茎叶约占生物学产量的30%,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良牧草。研究认为,栽培甘草机械化采挖最佳深度为40~50 cm,采挖时间以4年生为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河西干旱区甘草直播栽培技术
    安文芝
    谢建军
    占发源
    蔺海明
    [J]. 农业科技通讯, 2005, (08) : 28 - 29
  • [2] 甘肃省中药产业现状分析
    蔺海明
    安文芝
    [J]. 西部论丛, 2005, (05) : 30 - 34
  • [3] 中国甘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王立
    李家恒
    [J]. 草业科学, 1999, (04) : 29 - 32
  • [4] 新疆甘草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
    崔国盈
    赵桂林
    杨启元
    祖力皮亚
    孙小平
    冯立涛
    孟林
    [J]. 草食家畜, 1999, (02) : 43 - 45
  • [5] 西北地区甘草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王立
    李家恒
    [J]. 林业科学, 1999, (01) : 131 - 134
  • [6] 灌溉施肥与甘草产量
    王锁贵
    贺牡丹
    郝海
    [J]. 中药材, 1998, (04) : 168 - 169
  • [7] 旱农地区甘草人工栽培播种期研究
    陶毓汾
    [J]. 中国农业气象, 1996, (04) : 15 - 17
  • [8] 盐碱地甘草栽培技术
    田茂忠
    李风岭
    孙子亮
    陈恒华
    [J]. 中草药, 1996, (03) : 175 - 177
  • [9] 不同处理方法对甘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阿迪亚,孙奎,耿志君
    [J]. 中国草地, 1996, (01) : 81 - 81
  • [10] 甘草种子抗逆性研究
    陈震
    赵杨景
    李先恩
    林绮
    [J]. 中草药, 1996, (01) : 39 -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