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黄土和红粘土10Be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25
作者
顾兆炎
D.Lal
郭正堂
刘东生
J.Southon
M.W.Caffee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2] 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拉荷亚CA
[3] 美国劳伦斯利物茂国家实验室加速器质谱中心!利物茂CA
[4] 美国劳伦斯利物茂国家实验室加速器质
关键词
10Be; 黄土-古土壤; 红粘土; 风化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 [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充分认识元素和同位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地球化学行为,是运用元素和同位素示踪环境变化的前提。对来自于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样品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量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各种化学淋溶实验表明:10Be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粉尘沉积物粘粒矿物的表面,部分已结合进自生的粘土矿物中;在粉尘沉积物风化过程中10BC与9Be和Al的活动性相似,基本没有发生迁移,其原因是连续沉积的粉尘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阻止了10Be的解吸附和淋滤;沉积和风化作用导致了10Be浓度与化学指标在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剖面中的协同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09 / 42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灵台红粘土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地球化学演化 [J].
顾兆炎 ;
丁仲礼 ;
熊尚发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357-365
[2]   陕西洛川黄土化学风化程度的地球化学研究 [J].
陈骏 ;
季峻峰 ;
仇纲 ;
朱洪兵 ;
鹿化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531-536
[3]   10Be和26Al在地表形成和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J].
顾兆炎 ;
刘东生 ;
D.Lal .
第四纪研究, 1997, (03) :211-221
[4]   黄土中的沉积-成壤事件与第四纪气候旋回 [J].
郭正堂 ;
丁仲礼 ;
刘东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6, (01) :56-59
[5]   渭南黄土沉积中十五万年来的古土壤及其形成时的古环境 [J].
郭正堂,刘东生,安芷生 .
第四纪研究, 1994, (03) :256-269
[6]   渭南黄土剖面的年龄测定及十五万年来高分辨时间序列的建立 [J].
刘嘉麒,陈铁梅,聂高众,宋春郁,郭正堂,李坤,高世君,乔玉楼,马志邦 .
第四纪研究, 1994, (03) :193-202
[7]  
中国黄土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文启忠等著, 1989
[8]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9]  
Pedostratigraphy and paleomagnetism of a ~7.0 Ma eolian loess–red clay sequence at Lingtai, Loess Plateau, north-central Chin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aleomonsoon evolution[J] . Z.L Ding,S.F Xiong,J.M Sun,S.L Yang,Z.Y Gu,T.S Liu.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1999 (1)
[10]   Weathering histories of Chinese loess deposits based on uranium and thorium series nuclides and cosmogenic 10Be [J].
Gu, ZY ;
Lal, D ;
Liu, TS ;
Guo, ZT ;
Southon, J ;
Caffee, MW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1997, 61 (24) :5221-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