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与碳排放强度——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4
作者
薛俊宁
机构
[1] 山东大学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碳排放强度; 面板数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如何在保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兑现对国际社会的碳减排承诺,是我国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982010年度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产业结构、人均GDP对我国整体以及不同区域的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证实发展高技术产业确实能够降低碳排放强度,并进一步证实,高技术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减效益,即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越大,其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越小,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人均GDP越高,碳排放强度越低,证实了经济发展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中国的低碳经济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中国省区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J].
李静 ;
陈武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5 (03) :381-386
[2]   经济转型中的结构调整、能源强度降低与二氧化碳减排:全国及上海的比较分析 [J].
陈诗一 ;
吴若沉 .
上海经济研究, 2011, (04) :10-23
[3]   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 [J].
林伯强 ;
孙传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1) :64-76+221
[4]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 [J].
王锋 ;
吴丽华 ;
杨超 .
经济研究, 2010, 45 (02) :123-136
[5]   中国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J].
胡玉莹 .
当代财经, 2010, (02) :29-36
[6]   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 [J].
李小平 ;
卢现祥 .
经济研究, 2010, 45 (01) :15-26
[7]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J].
王群伟 ;
周鹏 ;
周德群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1) :45-54
[8]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