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肝微粒体酶活性在毒理学上的意义
被引:1
作者
:
江泉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学院
江泉观
机构
:
[1]
北京医学院
来源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
1979年
/ 06期
关键词
:
肝微粒体酶;
诱导剂;
抑制剂;
外源性化学物;
苯巴比妥;
肝药酶;
浮选药剂;
抗惊厥药;
细胞色素;
基础医学;
毒理学;
毒物学;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外源性化学物质(包括药物、化学毒物和食品中的化学杂质)对机体的作用与作用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内的代谢情况。转化这些化学物质的脏器主要是肝,近年来,由于亚细胞生物化学的进展,认识到肝细胞赖以进行生物转化的亚细胞结构主要为内质网(肝细胞磨成匀浆并离心后,内质网破裂形成小囊,称微粒体)的酶系,后者的活性对外源性化学物质的转化途径及速度等皆有重大影响,从而使其毒性与毒作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因而深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3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