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暗娼特征及低档场所艾滋病流行的控制

被引:3
作者
宗雪梅 [1 ]
苗香芬 [2 ]
王翠风 [1 ]
刘爱平 [1 ]
赵宏儒 [2 ]
朱会宾 [2 ]
王伟 [2 ]
韩芳 [3 ]
王丽芳 [2 ]
机构
[1] 平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河北省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低档场所; 暗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1004 ; 120402 ;
摘要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暗娼的分布情况以及人群特点,为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涉县、唐县、平山县域内从事性交易的暗娼活动场所及暗娼进行摸底调查。结果此次共调查暗娼活动场所307家,暗娼1184人。农村地区低档场所具有暗娼人群数量大、地处偏僻、隐蔽分散、场地多变换、流动性强的特点,预防艾滋病的措施难以覆盖。结论根据调查我们总结出了5种发现农村地区暗娼低档场所的方法:相关人物引见法、自我观察法、自身体验法、表明身份法、滚雪球法,根据此法可及时有效的发现暗娼活动场所,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供便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125 / 11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北京郊区农民艾滋病教育效果评价 [J].
唐芹 ;
刘枫 ;
孙茉芊 ;
赵燕春 ;
宋丽红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 (04) :373-375
[2]   安徽省阜南县暗娼首次商业性性行为情况 [J].
谷永彬 ;
陈曦 ;
刘振东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03) :243-245
[3]   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J].
吴尊友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0, (04) :221-223+233
[4]  
艾滋病防治工作手册[M]. 北京出版社 , 王陇德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