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权利保护的基本权利路径

被引:14
作者
张建文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新兴权利; 基本权利; 宪法基本权利规范; 人权条款; 人的尊严条款;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19.02.002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适用宪法的基本权利的规定保护新兴权利的问题,在国外是新兴权利保护中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方法。在我国,新兴权利保护实践有三种确认新兴权利为基本权利的方式:通过人大常委会对宪法的解释确认新兴权利的基本权利身份和位阶;通过司法解释创制规范的方式将特定的利益纳入宪法上已经明确规定的基本权利从而赋予其基本权利的资格;司法机关在具体个案中创造性地扩大解释现有的宪法基本权利规范,在既有宪法规范文本含义内创造出涵括新兴权利的新面向新空间。如何通过对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解释性操作或者其他方法实现宪法基本权利规范与新兴权利的衔接与涵摄,是一个动态发展且永无终结的进程,基于不同的宪法架构和宪法适用传统(包括禁忌),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之间的互动需要找到妥当的桥梁。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人权条款”:宪法未列举权利的“安身之所” [J].
张薇薇 .
法学评论, 2011, 29 (01) :10-17
[2]   未列举基本权利的认定方法 [J].
屠振宇 .
法学, 2007, (09) :78-86
[3]   未列举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 [J].
屠振宇 .
中外法学, 2007, (01) :40-50
[4]   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 [J].
韩大元 .
法学家, 2004, (04) :8-13
[5]  
中国民法学.[M].谭启平.法律出版社.2015,
[6]  
行政法视野里的公物利用.[M].侯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7]  
基本权利与宪法判例.[M].韩大元;王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  
主观公法权利体系.[M].(德) 耶利内克;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9]  
论宪法人格权与民法人格权.[M].周云涛;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  
基本权利与私法.[M].张红; 著.法律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