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的侵权救济

被引:58
作者
陈吉栋
机构
[1] 上海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隐私; 个人信息; 个人数据; 二元归责原则; 自动化处理技术;
D O I
10.19375/j.cnki.31-2075/d.2019.04.003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是记录于载体之上的具有可识别性的信息。与隐私不同,其上的利益兼具人身与财产属性,应当被界定为一种新型具体人格权。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亟待构建适应数字经济的个人信息侵权保护规则。在归责原则上,应以是否采取自动化处理技术为标准,采取过错推定/一般过错二元归责体系;在因果关系上,应沿用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在损害后果上,将损害后果进行"财产性损害"与"非财产性损害"两分,适用不同的损害赔偿计算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   数据的私法定位与保护 [J].
纪海龙 .
法学研究, 2018, 40 (06) :72-91
[3]   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 [J].
叶名怡 .
法学研究, 2018, 40 (04) :83-102
[4]   再论企业数据保护的财产权化路径 [J].
龙卫球 .
东方法学, 2018, (03) :50-63
[5]   数据权利属性与法律特征 [J].
李爱君 .
东方法学, 2018, (03) :64-74
[6]   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 [J].
程啸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3) :102-122+207
[7]   识别与再识别: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与立法选择 [J].
齐爱民 ;
张哲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4 (02) :119-131
[8]   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 [J].
杨立新 .
法学论坛, 2018, 33 (01) :34-45
[9]   个人信息的身份识别标准 [J].
岳林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 (06) :28-41
[10]   数据新型财产权构建及其体系研究 [J].
龙卫球 .
政法论坛, 2017, 35 (04) :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