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激励——委托代理视角

被引:2
作者
张超 [1 ,2 ]
吴春梅 [3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3]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民间组织; 农村公共服务; 委托代理; 激励;
D O I
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11.07.009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从委托代理视角看,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有直接委托代理模式和间接委托代理模式两种。其中的代理人问题具有复杂性,不仅存在一般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代理人问题,还存在由代理人和委托人自身的特殊性所导致的代理人问题。应创设一种由"问责激励"、声誉激励和长期契约激励等组成的多元激励策略,并使问责激励和声誉激励机制嵌入在长期契约之中,以激励代理人更好地向委托人目标努力,实现农民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利益最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补充与合作:民间组织参与灾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创新 [J].
俞雅乖 .
科学决策, 2009, (10) :35-41+94
[2]   论民间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领域及权利保障 [J].
唐兴霖 ;
刘国臻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06) :72-78
[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分析 [J].
贺文慧 ;
高山 .
技术经济, 2007, (09) :75-77+83
[4]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 [J].
史传林 .
学术交流, 2007, (09) :44-47
[5]   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对策及评析 [J].
任勇 ;
李晓光 .
经济问题, 2007, (07) :13-15
[6]   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关系的演变 [J].
顾昕 ;
王旭 .
社会学研究, 2005, (02) :155-175+245
[7]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非营利组织失灵及三者互动的公共服务体系 [J].
吴光芸 ;
方国雄 .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1)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