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某倾倒体的时效变形研究

被引:14
作者
李高勇
刘高
谢裕江
机构
[1]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关键词
倾倒; 时效变形; 反倾层状岩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23 [地基基础及其加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河上游某巨型倾倒体主要由反倾层状砂岩和板岩相间分布构成,砂岩层以倾倒拉裂为主,板岩层以弯曲变形为主,两种不同的时效变形组合导致整个倾倒体的演化具有长期性、累进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基于岩体组合模式和变形破坏表现形式,研究两种岩层的时效变形空间分布特征,总结整个坡体的时空演化规律,并探究其成因机理,论述岩体组合模式、岩体结构、卸荷裂隙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倾倒体演化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35 / 8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四川广北高速公路K40+300~K41+800段危岩变形模式及稳定性评价[J]. 杨绪波.西南公路. 2011 (03)
  • [2] 澜沧江上游某水电站坝肩岩体倾倒变形的成因控制条件研究
    王洁
    李渝生
    鲍杰
    曹广鹏
    杜锦婷
    洪大明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0, 21 (04) : 45 - 48
  • [3]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机理综述
    邹丽芳
    徐卫亚
    宁宇
    郑文棠
    [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9, 26 (05) : 25 - 30
  • [4] 反倾边坡影响倾倒稳定的几种因素探讨
    位伟
    段绍辉
    姜清辉
    漆祖芳
    张房房
    [J]. 岩土力学, 2008, 29(S1) (S1) : 431 - 434
  • [5] 四川省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的成因机制研究
    伍保祥
    沈军辉
    沈中超
    崔杰
    王兰生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 (03) : 23 - 27
  • [6]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黄润秋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3) : 433 - 454
  • [7] 小湾水电站饮水沟大规模倾倒破坏现象的工程地质研究
    杨根兰
    黄润秋
    严明
    刘明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6, (02) : 165 - 171
  • [8] 秦峪滑坡的时空格局研究
    王延涛
    刘高
    康胜
    毛深秋
    崔凯
    [J]. 地球与环境, 2005, (S1) : 380 - 384
  • [9] 反倾岩质边坡破坏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左保成
    陈从新
    刘小巍
    沈强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9) : 107 - 113
  • [10] 锦屏水电站解放沟反倾高边坡变形机制的探讨
    徐佩华
    陈剑平
    黄润秋
    严明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4, (03) : 247 -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