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在单方和复方制剂中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6
作者
王文铃
许光炘
刘静雯
嵇震
蔡志基
机构
[1]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2]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扑热息痛; 氨酚待因片; 磷酸可待因;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利用度;
D O I
10.13699/j.cnki.1001-6821.1989.02.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2片扑热息痛片(每片含500mg)和2片氨酚待因片(每片含扑热息痛500mg和磷酸可待因8.4mg)进行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种剂型的个体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口服单方制剂的药—时曲线,4例为二室模型,吸收快,达血浆峰浓度时间为0.56h,峰浓度也较高,为15.96mg/l。2例慢吸收的药—时曲线为一室模型,峰时间为3h峰浓度也较低,为8.89mg/l。口服复方制剂扑热息痛的药—时曲线有1例呈双峰曲线,其余5例为二室模型,吸收速度和峰浓度均居前二者之间,血浆峰浓度为9.38mg/l,于1.5h达到。单、复方制剂的吸收均有一个较短的迟滞时间。吸收速度的差异没有导致总吸收的差异,单、复方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似,分别为84.73%和80.75%。扑热息痛在体内分布广泛,单、复方制剂的表现分布容积分别为0.90 l/kg和1.29l/kg。单方制剂的消除半衰期在快吸收者中为3.22h,慢吸收者为4.04h;复方制剂的消除半衰期更接近快吸收者,为3.56h。扑热息痛肾清除率低,单、复方制剂分别为0.84 l/h和1.17 l/h。24h尿中回收原型药物分别为给药剂量的4.71%和5.84%。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正常人口服氨酚待因片的扑热息痛药代动力学研究 [J].
王文铃 ;
许光炘 ;
刘静雯 ;
蔡志基 .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87, (04) :235-240
[2]   氨酚待因片的药效学研究 [J].
蔡志基 ;
李密 ;
王骏 ;
杨亚筠 ;
刘彦红 ;
叶国经 ;
李晓葵 ;
王者风 ;
韩力 ;
张海林 ;
李浩 ;
万奔 ;
李琪芳 ;
赵青 .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86, (04) :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