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24
作者
王金凤 [1 ]
康绍忠 [2 ]
张富仓 [1 ]
李志军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灌水方式; 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水分亏缺; 土壤微生物; 玉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的灌溉方法和灌水量对根区土壤微生物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对供试玉米采取3种灌水方式,即常规全部根系区域灌水(常规)、固定1/2根系区域灌水(固定)和交替1/2根系区域灌水(交替)。每种灌水方式设3种供水水平:充分灌水(充分)、轻度水分亏缺(轻度)、重度水分亏缺(重度)。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作物株高、茎粗及叶面积,记录每次灌水量。【结果】在同一灌水方式下,轻度的水分亏缺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占有一定的优势,有时甚至高于充分灌水处理。交替1/2根系灌水根系两侧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均匀。作物充分灌水时,生长最旺盛,轻度亏缺次之,重度最次。【结论】轻度的水分亏缺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分、通气等条件,从而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在不同灌水方式下,由于交替1/2根系灌水使根系区土壤处于交替干燥和湿润,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同时,使土壤孔隙处于良好的通气条件下,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有益的生存条件,因此显示出其明显的优越性。充分灌水处理中,常规方式灌水所得干物质量达到最大。交替灌充分灌水处理耗水与常规灌重度水分亏缺相近,但其干物质量却相对常规灌增加了50%。交替灌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
引用
收藏
页码:2056 / 20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杜太生 ;
康绍忠 ;
胡笑涛 ;
杨秀英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10) :2061-2068
[2]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J].
李秀英 ;
赵秉强 ;
李絮花 ;
李燕婷 ;
孙瑞莲 ;
朱鲁生 ;
徐晶 ;
王丽霞 ;
李小平 ;
张夫道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8) :1591-1599
[3]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状况和酶活性 [J].
张国红 ;
任华中 ;
高丽红 ;
张福墁 ;
曹之富 ;
张振贤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7) :1447-1452
[4]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J].
高明 ;
周保同 ;
魏朝富 ;
谢德体 ;
张磊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7) :1177-1181
[5]   日光温室连作黄瓜根区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 [J].
马云华 ;
魏珉 ;
王秀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6) :1005-1008
[6]   不同水分管理下稻田土壤CH4和N2O排放与微生物菌群的关系 [J].
岳进 ;
黄国宏 ;
梁巍 ;
焦志华 ;
梁战备 ;
王琛瑞 ;
史奕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273-2277
[7]   干旱沙漠绿洲区地膜玉米控制性隔沟交替灌溉节水技术研究 [J].
杨秀英 ;
杜太生 ;
潘英华 ;
张虎如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3) :74-77
[8]   稻田水旱轮作(第3年度)的土壤微生物效应 [J].
王淑彬 ;
黄国勤 ;
李年龙 ;
刘隆旺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 (03) :320-323
[9]   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理论与试验 [J].
康绍忠 ;
潘英华 ;
石培泽 ;
张建华 .
水利学报, 2001, (11) :80-86
[10]   控制性交替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 [J].
孙景生 ;
康绍忠 ;
蔡焕杰 ;
胡笑涛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