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D的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多尺度分析

被引:62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张明阳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南京,南京,长沙
关键词
粮食产量; 波动; 经验模态分解; 多尺度; 本征模函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论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存在3年和9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并以9年左右的波动为主。从粮食产量波动的趋势量分布来看,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粮食增长停滞;在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两个影响因子进行EMD分解时发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是粮食产量3年左右波动的控制因子,而粮食播种面积却是粮食产量9年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对两个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发现,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幅度近年来不断增加,这将给我国已经相当紧张的粮食供需关系带来巨大的隐患。由于3年和9年左右的两个准周期波动在2005~2006年期间都将处于波谷,论文预测2005或2006年的粮食将严重短缺,并且短期内我国粮食产量仍会下降,但是较长期内粮食产量将回升。
引用
收藏
页码:745 / 7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J].
刘会玉 ;
张明阳 ;
林振山 .
资源科学, 2004, (01) :107-112
[2]   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 [J].
傅泽强 ;
蔡运龙 ;
杨友孝 ;
戴尔阜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13-319
[3]   EMD方法和Hilbert谱分析法的应用与探讨 [J].
熊学军 ;
郭炳火 ;
胡筱敏 ;
刘建军 .
黄渤海海洋, 2002, (02) :12-21
[4]   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和化肥增产效率的区域分异 [J].
曾希柏 ;
陈同斌 ;
林忠辉 ;
胡清秀 .
地理学报, 2002, (05) :539-546
[5]  
The EmpiricalMode Decomposition and Hilbert Spectrum for Non-linear and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alysis. Huang N E,Shen Z,Long S R,et al. Proc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A454 . 1998
[6]   粮食生产波动与1997年预测 [J].
朱玫 .
中国农村经济, 1997, (04) :43-48
[7]   中国的粮食生产波动 [J].
曾玉平 .
中国统计, 1997, (12) :24-26
[8]   论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及对策 [J].
曾玉平 .
中国粮食经济, 1998, (04) :13-17
[9]   江苏省粮食生产循环波动分析及预测 [J].
刘阳 .
江苏经济探讨, 1998, (12) :34-36+20
[10]   江苏粮食生产波动特征分析 [J].
贡凤涛 ;
康长进 .
农业信息探索, 1999, (0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