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问题——以《国家赔偿法》第35条后半段为分析对象

被引:14
作者
闫志开
机构
[1]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国家赔偿; 精神损害抚慰金; 适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原则应当是赔偿法定、适当限制、平等对待以及区分类型,认定"造成严重后果"应根据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身自由权、名誉权等权利具体分析认定。在操作程序上,确定抚慰金数额可分为五个步骤。在适用对象方面,认定精神痛苦应以理性第三人标准与具体当事人标准有机统一,我国目前还不宜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扩展到特定第三人,无感受能力之人的赔偿数额应低于正常受害人。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第三人休克损害赔偿制度探究[J]. 胡伟强.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03(00)
[2]   国家赔偿的若干民法问题 [J].
张新宝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5, (05) :20-28
[3]   论人格权及人格损害的赔偿 [J].
申政武 .
中国社会科学, 1990, (02) :51-68
[4]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与评算[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关今华主编, 2002
[5]  
人身权法论[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杨立新著, 2002
[6]  
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M]. 法律出版社[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ChristianVonBar)著, 2001
[7]  
民法总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史尚宽著, 2000
[8]  
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刘士国著, 1998
[9]  
法律的原则[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美)迈克尔·D.贝勒斯(MichaelD.Bayles)著, 1996
[10]  
法和经济学[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美)考特(Cooter,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