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有机碳同位素效应

被引:13
作者
朴河春
朱建明
余登利
冉景丞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贵州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保护区管理处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碳同位素效应; 分馏作用; 有机质的选择性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择贵州岩溶区 3个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旱地作为实验点 ,进行了绿肥 (紫花光叶苕 ,C3豆科植物 )的输入实验 ,目的是了解通过输入绿肥之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SMBC)的响应 ,以及微生物生物量中碳同位素比值的变化 ,来判断植物分解作用期间有机碳的同位素效应 ,即微生物分解对1 3C的分馏作用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的选择性利用。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地里加入绿肥之后 ,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实验地的SMBC响应较快 ,并且其值高于其余两个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实验地 ,说明SMBC主要来源于植物残留物 ,其值的大小受控于气温。在加入绿肥之后 ,并未在各自的实验地和对照地之间出现δ1 3C值的差异 ,而是在植物残留物的分解达到一定程度后实验地的δ1 3C值才高于对照地 ,但在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实验点上始终未出现这种差异 ,说明植物残留物的分解程度和质量将影响SMBC的δ1 3C值 ,这种现象也进一步说明土壤有机碳的同位素效应是微生物对1 3C的分馏和对有机质的选择性利用并存的过程。 3个实验点上的土壤有机碳的δ1 3C值大小的顺序与SMBC的δ1 3C值大小的顺序相一致 ,表明SMBC的δ1 3C值能够反映相应样品中的土壤有机质δ1 3C值的总的变化趋势 ,并可能是控制土壤有机质的δ1 3C值大小的主要的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46 / 55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用天然C丰度法评估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区玉米地土壤中有机碳的来源
    朴河春
    刘启明
    余登利
    郭景恒
    冉景丞
    [J]. 生态学报, 2001, (03) : 434 - 439
  • [2] 贵州山区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是能源物质碳流动的源与汇
    朴河春
    洪业汤
    袁芷云
    [J]. 生态学杂志, 2001, (01) : 33 - 37
  • [3] 中国东北样带草原区植物δC值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梯度的响应
    苏波
    韩兴国
    李凌浩
    黄建辉
    白永飞
    渠春梅
    不详
    [J].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06) : 648 - 655
  • [4] 黄土碳酸盐中古气候变化的同位素记录
    韩家懋
    姜文英
    刘东生
    吕厚远
    郭正堂
    吴乃琴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 399 - 404
  • [5] 第四纪测年的进展与问题
    陈铁梅
    [J]. 第四纪研究, 1995, (02) : 182 - 191
  • [6] Modelling C and N turnover through the microbial biomass in soil[J] . J. A. Veen,J. N. Ladd,M. J. Frissel.Plant and Soil . 1984 (1)
  • [7] Carbon isotope dynamics during grass decomposition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formation .2 Wedin,D.A,L.L . Tieszen,B. Dewey,et al. Ecology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