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新疆白鹳的地理分布区域考证

被引:4
作者
马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关键词
中亚白鹳; 历史分布区; 考证; 绝迹原因; 新疆南部;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2.02.009
中图分类号
S862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经过实地考察和访问 ,以及结合中国古籍和近代的鸟类学文献 ,对曾经分布于我国新疆的中亚白鹳(Ciconiaciconiaasiatica )种群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据Scully(1876 )和LudlowandKinnear(1933-34)等记载 ,一百年前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种类 ,曾广泛分布于新疆南部的莎车和喀什等地区。根据笔者自 1985- 2 0 0 1年对新疆各地的调查和访问 ,中亚白鹳在新疆 (或者说在全中国 )消失的年代大约为 1980年前后。其原因归结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如绿洲人口的增加、农业开垦、栖息环境 (湿地 )的破坏和丧失、种间竞争 (自然因素 )以及不应有的滥捕乱猎行为等。白鹳比较喜欢亲近人类 (有“送子鸟”之美誉 ) ,这也是其遭受厄运的原因之一。目前 ,新疆还有十几种鸟类 (如鹈鹕、琵鹭、黑鹳、鸿雁、疣鼻天鹅、云石斑鸭、白肩雕、乌雕、猎隼、黄爪隼、白鹤、斑胸田鸡、长脚秧鸡、大鸨、小鸨、波斑鸨、遗鸥、小鸥、中亚鸽等 )亦正面临相同的命运。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大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J].
海热提·涂尔逊 ;
叶文虎 ;
蒙雪琰 ;
倪天麒 ;
韩德麟 .
干旱区地理, 2000, (03) :193-198
[2]   新疆三个泉地区一中始新世鸟化石 [J].
侯连海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9, (01) :65-70+84
[3]  
中国珍稀鸟类的历史变迁.[M].何业恒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集刊.[M].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87,
[5]  
中国鸟类分布名录.[M].郑作新著;.科学出版社.1975,
[6]  
新疆南部的鸟兽.[M].钱燕文等著;.科学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