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

被引:19
作者
杨波
闵春雷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刑事诉讼理论; 程序正义; 人权保障; 程序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在经历了对文革中"运动式治理模式"的痛定思痛及对"重实体轻程序"及"惩罚犯罪"单一刑事诉讼目的观的深刻反思后,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逐渐形成了反映刑事诉讼特有规律且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程序正义理论、人权保障理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理论、刑事证据理论及蕴含丰富价值的刑事诉讼程序改革创新理论等。上述理论变革深入推动了我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促进了刑事法治的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3]   刑事司法职权的合理配置 [J].
熊秋红 .
当代法学, 2009, 23 (01) :123-128
[4]   论侦查权的配置与制约 [J].
谭世贵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24 (06) :52-56+92
[5]   检察监督与政治生态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 [J].
谢佑平 .
东方法学, 2008, (02) :63-69
[6]   论刑事诉讼中权力的和谐化 [J].
卞建林 ;
田心则 .
人民检察, 2008, (04) :17-21
[7]   司法过程中的对抗与合作——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07, (03) :113-132
[8]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6, (05) :15-30
[9]   刑事和解初探 [J].
陈光中 ;
葛琳 .
中国法学, 2006, (05) :3-14
[10]   检察一体与检察官独立 [J].
陈卫东 ;
李训虎 .
法学研究, 2006, (01)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