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与中华文明的主体性

被引:9
作者
刘曙光
机构
[1]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中华文明的主体性; 国家主体性; 民族性与世界性;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19.01.005
中图分类号
C12 [];
学科分类号
03 ; 0303 ;
摘要
哲学社会科学本身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特色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内在逻辑要求。作为文化软实力,哲学社会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真理性、规律性的探索,更代表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的价值观念、意志和利益,必须"有补于治道"。哲学社会科学必然体现国家主体性,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硬实力。哲学社会科学,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立统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既体现"文明的冲突",又体现文明的和谐与共同发展。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坚持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中国特色、创新动力上的人民主体性;要通过融通古今中外,凸显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运动中建构中国话语。要着力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论、主张、方案,展示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中国,拓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世界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40+257 +25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国家主体性、国家建构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于西欧、美国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经验 [J].
周文 ;
包炜杰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8, (05) :1-8
[4]   破解传统现代化困境的“中国方案”——略论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东方智慧与全球视野 [J].
连广宇 .
学习与探索, 2017, (01) :1-8+173
[6]  
有必要弄清“话语权”到底是什么[N]. 杨光斌.北京日报. 2018 (016)
[7]  
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现代学术体系[N]. 社会科学报. 2008 (005)
[8]  
马克思主义信仰十讲[M]. 人民出版社 , 陈先达, 2018
[9]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 人民出版社 ,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 2017
[10]  
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M]. 中华书局 , 许嘉璐,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