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治理变迁与获致司法正义——“法律赋能”的启示

被引:4
作者
程骞
徐亚文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农村治理; 司法正义; 法律赋能; 法治;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5.01.014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D92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在治理结构的变迁中农村获致司法正义遭遇了困境。这包括司法服务能力虚浮、政权"内卷化"和存在治理真空、农村法律精英缺失,以及现代法律制度挤压传统治理规则等。从法律赋能的角度理解,农村获致司法正义实现的重要障碍在于农民法律权能的流失。因此实现农村的获致司法正义,不能仅靠法律制度和法律设施的建设,更需要对农民进行法律赋能。尊重非正式制度、发展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培养农村社区法工等都是可行举措。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农村治理60年:国家的视角 [J].
吴理财 .
探索与争鸣, 2009, (10) :13-16
[2]   乡村政治研究评述:回顾与前瞻 [J].
刘金志 ;
申端锋 .
开放时代, 2009, (10) :133-143
[3]   村民自治的发展走向 [J].
卢福营 .
政治学研究, 2008, (01) :89-96
[4]   “迎法入乡”与“接近正义”——对中国乡村“赤脚律师”的个案研究 [J].
应星 .
政法论坛, 2007, (01) :79-94
[5]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中国基层县乡村治理结构 [J].
郑风田 ;
李明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 (05) :126-134
[6]   “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中国乡村研究综述 [J].
郑卫东 .
中国农村观察, 2005, (02) :72-79+81
[7]   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续)——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的比较分析 [J].
俞可平 ;
徐秀丽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4, (03) :22-42
[8]   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的比较分析 [J].
俞可平 ;
徐秀丽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4, (02) :13-26
[9]   中国农村的纠纷与解决途径——关于中国农村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的实证研究 [J].
郭星华 ;
王平 ;
不详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4, (02) :71-77
[10]   获得司法正义的权利——从国内运动到国际标准 [J].
威廉·夏巴斯 ;
赵海峰 .
环球法律评论, 2003, (04) :39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