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适度性评价——基于北京市主要城区对比研究

被引:4
作者
李芳芳 [1 ]
张晓涛 [2 ]
李晓璐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适度性; 北京城六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北京市城六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适度性进行评价,首先利用区位熵指数对其集聚规模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突变级数法来研究集聚效率,通过集聚规模和集聚效率的对比,判断城六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是否处于集聚适度范围,进而检验城六区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是否还未发生显著集聚效应,或者已经集聚适度甚至过度。结果表明: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代表,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集聚态势呈现明显的差异,而且并非所有产业集聚效率与集聚程度成正相关,有些地区的部分行业还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态势;而有些城区的部分行业则具有较高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效率,处于集聚适度性范围之内,较合理;同时有些城区的部分行业过度集聚和效率损失现象也相当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效应研究——基于SLM、SEM模型的实证 [J].
王雪瑞 ;
葛斌华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 (04) :68-71+96
[2]   DEA和TOBIT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研究 [J].
田家林 ;
黄涛珍 .
求索, 2010, (11) :11-13
[3]   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J].
贺天龙 ;
伍检古 .
中国市场, 2010, (41) :66-69
[4]   我国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测度——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吴晓云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32 (06) :72-77
[5]   基于突变理论的制造业空间集聚适度预警模型研究 [J].
郑存杰 ;
沈沁 ;
唐根年 .
消费导刊, 2009, (24) :25-26
[6]   第三产业的空间集聚与效率增长 [J].
欧阳中海 .
经营管理者, 2009, (13) :392+312-392+312
[7]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以浙江为例 [J].
周蕾 .
对外经贸实务, 2009, (01) :75-78
[8]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形成模式:长三角例证 [J].
胡晓鹏 ;
李庆科 .
改革, 2008, (09) :81-88
[9]   我国服务业地区性集聚程度实证研究 [J].
马风华 ;
刘俊 .
经济管理, 2006, (23) :10-13
[10]  
结构稳定性与形态发生学.[M].(法)托姆(Thom;R.)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