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意义

被引:2
作者
杨红艳
戴亚美
机构
[1]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诱发电位,运动; 磁疗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4.8 [运动神经元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对神经系统疾病中运动神经元病变性疾病的评估意义。方法:选择2003-03/1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收治的神经系统病变患者40例,其中14例为多发性硬化,6例为吉兰-巴雷综合征,6例颈椎病,6例运动神经元病,2例亚急性联合变性,3例锥体外系病,3例癔病。所有患者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刺激部位分别选择接受肌肉对侧的手区及同侧的C6,7棘突旁、Erb点、肘部正中神经处,分析时间选择刺激后100ms,带通范围选择20~2000Hz。磁刺激输出量周围神经选择最大输出的70%,中枢输出的80%。每人每刺激点至少重复2次。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科电生理实验室制定的100例正常人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结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10例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异常,主要表现为中枢传导时间延长,皮质刺激点接收的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形弥散。②6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5例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异常,4例存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例表现Erb点,肘部刺激复合动作电位波幅低,皮质刺激点及颈部刺激未引出波形。③6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表现均出现异常。④6例运动神经元病3例出现中枢传导时间延长,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⑤2例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中枢性运动传导时间延长。⑥3例锥体外系及3例癔病瘫患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未见异常。结论: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可以用于评估多种运动神经元病变者的神经传导功能,以便早期发现中枢及周围运动神经传导是否正常。通过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揭示临床及亚临床的上运动神经元改变,尤其适用于发现中枢性运动神经元病变的多发性硬化亚临床改变,起到支持辅助诊断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肌萎灵注射液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效果观察 [J].
陈金亮 ;
王殿华 ;
周顺林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35) :7927-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