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浪前期信号及其模式预报

被引:17
作者
丁婷
钱维宏
机构
[1] 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关键词
热浪; 高度扰动; 前期信号; 传播; 统计特征; 模式预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3 [温度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中国1979—2008年发生的87场区域干热浪事件中有83场区域干热浪事件可以在250hPa层高度扰动场上追踪到前期信号.高度扰动信号的移动方向可分为低纬向西和中纬向东传播的两类,前期信号平均出现的时间为7天.中国南方热浪的前期信号,一部分(19%)来自低纬西北太平洋,平均提前4.6天,而大部分(81%)的前期信号来自欧洲和中国西北地区,可提前2—15天,这些信号沿中纬度自西向东移动到达100°E—110°E和40°N附近地区.中心位置发生在北方的区域干热浪事件,前期扰动信号都来自欧亚中高纬度.统计得到,250hPa层的高度扰动达到120gpm与地面出现区域干热浪相对应的次数占41%.降低区域干热浪的定义标准,高度扰动作为前期信号的正确率会得到提高.在分析2003年中国夏季江南—华南大范围持续热浪事件的基础上,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模式产品,对这次热浪500hPa高度场做物理分解,结果发现模式对高度扰动的预报具有提前1—7天的预示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472 / 148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中国热浪事件的大气扰动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
    钱维宏
    丁婷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5) : 1487 - 1500
  • [2] 天气尺度瞬变扰动的物理分解原理
    钱维宏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5) : 1439 - 1448
  • [3] Geographic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Regional Dry and Wet Heatwave Events in China during 1960–2008
    丁婷
    钱维宏
    [J].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11, 28 (02) : 322 - 337
  • [4] 近46年来中国温度破纪录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熊开国
    封国林
    王启光
    胡经国
    [J]. 物理学报, 2009, 58 (11) : 8107 - 8115
  • [5] 亚欧典型热浪过程的大气环流对比分析
    孙国武
    汤绪
    刘新伟
    梁萍
    [J]. 高原气象, 2007, (03) : 503 - 510
  • [6] 近40年南方高温变化特征与2003年的高温事件
    王亚伟
    翟盘茂
    田华
    [J]. 气象, 2006, (10) : 27 - 33
  • [7] 中国东部地区大城市和小城镇极端温度及日较差变化对比分析
    华丽娟
    马柱国
    曾昭美
    [J]. 大气科学, 2006, (01) : 80 - 92
  • [8] 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及预测
    张尚印
    张德宽
    徐祥德
    廖要明
    沈树勤
    尹东屏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6) : 840 - 846
  • [9] 中国北方年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增暖的联系
    马柱国
    符淙斌
    任小波
    杨赤
    [J]. 地理学报, 2003, (S1) : 11 - 20
  • [10]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
    潘晓华
    [J]. 地理学报, 2003, (S1) :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