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帕米尔隆升过程中地壳的一种重要缩短机制——以齐姆根构造转换域为例
被引:9
作者:
李向东
王克卓
机构:
[1] 《新疆地质》编辑部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新疆 乌鲁木齐
[3] 新疆 乌鲁木齐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帕米尔东缘;
特提斯构造带;
构造转换;
齐姆根构造转换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区域构造显示,在帕米尔一西昆仑前陆地带大致以齐姆根为中心的范围内,山前构造变形呈现分阶段发育的特征,前陆冲断带和前陆沉降带横向不能连接,形成喀什和叶城一和田两个沉降坳陷中心.这是由于造山带前陆的逆冲断裂带向盆地大规模逆掩和推覆过程中大幅度构造叠覆而形成,长距离构造拆离使许多地质记录被掩盖和破坏,给地质构造发展史重建造成很大困难.齐姆根由于地处连接帕米尔、西昆仑2个前缘逆冲断裂系及其前陆沉降带的应力转换和调整部位,构造以斜向走滑为主、逆冲推覆程度相对较弱,因而得以保留许多塔里木西南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地质信息,该区域是正确认识东帕米尔地区构造演化的关键点之一,因此笔者引入“域”的概念,将其命名为“齐姆根构造转换域”,其原型背景是目前帕米尔一西昆仑前缘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沉积盆地,规模不大却显示了较为典型的前陆盆地沉积构造样式,结合区域事件同位素年龄证据,基本可以确定塔西南前陆盆地发育下限不晚于侏罗纪早期,178.4~113.3 Ma为初期活动的主要时期.侏罗纪发育有限规模前陆盆地,是在塔里木西南前陆盆地发育的初期阶段,同时盆地的展布受到古近纪以来帕米尔构造结“突刺”状楔人的强烈影响,使侏罗纪原始盆地走向发生偏转.研究表明,该构造转换域与康西瓦断裂一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
页数:7
相关论文